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敦煌历史简介
- 2、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
- 3、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张骞
- 4、出了阳关是新疆什么地方
敦煌历史简介
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,是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,隶属酒泉市代管。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,敦煌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,以灿烂的佛教艺术和多元文明交融闻名于世。地理特征: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缘,平均海拔1138米,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,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。
“敦煌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,意为盛大辉煌,汉武帝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 年)设敦煌郡。其历史悠久,各时期发展情况如下:先秦时期:约前2000年,羌人、乌孙人和月氏人在此居住;约前1600年,羌戎从事耕牧养殖;约前700 - 300年,月氏强大并吞并羌人。
中华民国时期:民国二年安西直隶州改安西县,敦煌县直属甘肃省,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:1949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,属酒泉地区管辖。1986年被命名为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”,1987年9月28日撤销敦煌县,设立敦煌市。
地理位置: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,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,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。早期历史:早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,敦煌地区就有人类活动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,敦煌逐渐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。汉代发展:汉武帝时期,敦煌被纳入汉朝版图,并设立敦煌郡,成为汉朝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。
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
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从四川成都出发,沿长江向南至重庆,然后转陆路穿越贵州南部和云南西部地区到达滇缅边境,并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和南亚。以下是关于该路线的具体说明:起始点:四川成都,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沿途交通节点:途经川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,如重庆,这里是水路转陆路的关键点。
南道(又称于阗道):起点为阳关,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,途径若羌(鄯善)、和田(于阗)、莎车等地,最终到达葱岭。
南方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两条主线:西道:起点:成都途经地点:临邛、青衣、严道、旄牛、阑县、邛都、叶榆终点及延伸:最终延伸至缅甸和东南亚,可能到达“滇越”甚至印度和孟加拉地区。东道:起点:成都途经地点:僰道、南广、朱提、味县、谷昌特殊说明:其中一部分路径与旄牛道相连。
起始点和沿途交通节点 南方丝绸之路源于四川成都,途经川南地区重要交通节点,延伸至贵州,云南地区,最终连接东南亚及南亚各国。其主要路线涵盖了西南地区丰富的地理文化和历史内涵。
南方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两条线路。西道,即“旄牛道”,起始于成都,途经临邛、青衣、严道、旄牛、阑县、邛都和叶榆,最后到达永昌,继续延伸至缅甸的密支那或八莫,甚至可能到达“滇越”乘象国,涵盖印度和孟加拉地区。
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张骞
1、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,与张骞的出使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张骞出使西域后,丝绸之路逐渐繁荣起来,敦煌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了这条贸易路线上的重要城市。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,敦煌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学者。同时,张骞的出使也为敦煌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文化。
2、丝路十三宝,敦煌与张骞丝路十三宝 丝路十三宝,是指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十三种特色物产或文化象征,它们分别是:冰川水、五色沙、甘肃药材、罗布麻、葡萄美酒、盖碗茶、酒泉酒、瓜州瓜、兰州百合、羯羊娃、敦煌八怪、老茯茶、甘南虫草。
3、记录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。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:促进东西文化经济交流与发展。对汉朝的兴盛起了积极的作用。
4、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,后来人们就叫它“丝绸之路”。
5、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。陆上丝绸之路,这一古老而著名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路线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。西汉武帝时期,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,并开辟新的贸易通道,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。
出了阳关是新疆什么地方
“出了阳关”并不直接对应新疆的某一个具体地方,而是指丝绸之路南线的一条重要路线,该路线起点为阳关,向西延伸经过新疆的多个地区。具体解释如下:阳关位置: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附近,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。丝绸之路南线:从阳关出发,商队会沿着丝绸之路南线向西行进。
阳关作为汉朝设置的边关名,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。在古代,它与玉门关一同是出塞的必经之地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,阳关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它位于玉门关之南。唐代诗人王维在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一诗中提及阳关,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慨。诗中写道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阳关:汉朝设置的边关名,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,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。《元和郡县志》云,因在玉门之南,故称阳关。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。故人:老朋友。更尽:先饮完。译文: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;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。
阳关:汉朝设置的边关名,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,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云,因在玉门之南,故称阳关。故正确答案为B。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的意思是:在渭城清晨的微雨中送别友人元二,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至安西(今新疆库车附近)的深深不舍与牵挂。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译文是: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。详细解释如下:整体诗意: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。
本文来自作者[htjxxc]投稿,不代表恒通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tjxxc.com/zixun/202509-398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恒通号的签约作者“htjxxc”
本文概览:本文目录一览: 1、敦煌历史简介 2、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...
文章不错《丝绸之路节点(丝绸之路节点国家)》内容很有帮助